1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5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要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
當前,人口紅利下降、人力成本上升、人才結構矛盾等問題正在成為困擾制造業企業發展的難題。為解決用工問題,一些制造業企業開始發力智能制造,建設智能工廠,通過引入機器人來解決用工短缺和成本上升問題,同時以提高產能、提高利潤率并降低運營成本。
目前,機器人在制造業行業中的應用可謂十分廣泛。在儀器儀表制造行業,威勝集團、川儀股份、匯中股份等企業也在加碼建設智能工廠,推進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升級,通過引入智能化生產線與智能協作機器人,實現人機協作、自動化柔性組裝、工序間物流自動傳遞等。
業內人士表示,機器人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載體,中長期市場潛力較大。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5%,2020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
“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應用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已經覆蓋汽車、電子、冶金、輕工、石化、醫藥等52個行業大類,在倉儲物流、教育娛樂、清潔服務、安防巡檢、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了規模應用。
同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70%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這將進一步加快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工業機器人需求有望得到進一步拉動。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和各行業需求的提升,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MEMS技術等新技術發展的推動下,近年來,機器人技術正從傳統的工業制造領域向醫療服務、教育娛樂、勘探勘測、生物工程、救災救援等領域迅速擴展,適應不同領域需求的機器人系統被深入研究和開發。在機器人嶄露頭角于工業生產的同時,與機器人相關的技術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在這一發展歷程中,傳感器技術如影隨行,密不可分。
作為信息技術基礎之一的傳感器,如今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生產與生活之中,不管是從機器人到無人駕駛,還是從智能手機到智慧家居,抑或是正在建設的智慧城市,隨處可見它的身影。其中,傳感器在機器人產業中的應用受到了以美國和日本為主的大部分國家的關注,在這些先進國家的帶動作用下,全球掀起了一股智能傳感器發展的熱潮,當前我國也身處其中并積極應對。
機器人與傳感器的組合,可以說具有十分美妙的化學反應。傳感器之于機器人就像各種感知器官之于人類,傳感器為機器人提供了視、力、觸、嗅、味等五種感知能力,讓其擁有靈活的身姿、靈敏的智能,以及全自動化的操作。機器人通過多種傳感器進行感知,這些傳感器包括光學傳感器、力學傳感器、聲音傳感器、速度及加速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化學傳感器等。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lobalmarketInsights最近的一項研究,機器人和自動化在過去幾年已經成為現代制造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絕大多數制造商都在生產設施中集成機器人系統,以提高產能、提高利潤率并降低運營成本。這些趨勢產生了對機器人組件的大量需求,包括3D視覺、力扭矩和觸覺傳感器等機器人傳感器。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為傳感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落地場景和更高要求。隨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壯大,一方面傳感器應用需求迎來快速增長,傳感器的研發生產獲得進一步加快;另一方面,機器人給傳感器的升級帶來了功能、種類和技術方面的新要求,促進著傳感器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原文采集自視頻機械設備網,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