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我國“富煤、少油、缺氣”能源大環境中,煤炭產業鏈得以充分利用和發展,煤制烯烴、甲醇制烯烴行業蓬勃發展。11月16日,金聯創化工分析師司夢盈認為,在碳達峰背景下,煤化工固有的“兩高”特性制約了煤制烯烴、甲醇制烯烴發展空間。
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和工藝,加強綠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發展煤基可降解材料,研究高價值下游產品與“碳中和”方案,成為當前煤制烯烴、甲醇制烯烴行業與企業重點關注的話題。1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通知,旨在指導各地科學有序做好高耗能行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有效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其中對煤制烯烴、油制烯烴等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進行了明確規定。“根據烯烴能效標桿水平要求,煤制烯烴每噸2.8噸標準煤,基準水平在3.3噸;油制烯烴每噸0.59噸標準油,基準水平在0.64噸,并將于2022年1月1日起執行。”司夢盈表示。
《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強調,穩妥有序推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切實避免“一刀切”管理和“運動式”減碳,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司夢盈分析,在烯烴行業來看,煤制烯烴成本結構中原料占比僅在25%,特別是在極端油價變動時代,有著極強的抗風險能力。2020年,我國煤制烯烴、甲醇制烯烴(丙烯)產能占比已經達到20%,但是在烯烴行業未來發展規劃中煤制烯烴、甲醇制路線明顯減少,而丙烷、混合烷烴等輕烴路線以其反應流程簡單、產品收率高、占地面積小、投資低等優勢蓬勃發展。截止2021年11月,我國丙烷脫氫、混烷脫氫產能占比由2020年的17%增長至21%,而各類輕烴綜合利用項目產能占比約為2%,其中煤制烯烴、甲醇制烯烴產能占比縮窄至19%。
根據金聯創不完全統計,未來10年,我國在建、擬建的丙烷脫氫、混烷脫氫項目如若可順利投產,產能將逼近4000萬噸,而后期規劃的煤制烯烴、甲醇制項目屈指可數。內蒙古自治區除國家規劃布局和內蒙古自治區“延鏈補鏈”現代煤化工項目外,“十四五”期間原則上不再審批新的現代煤化工項目。目前來看,僅有寧夏寶豐能源內蒙古4×100萬噸/年煤制烯烴示范項目沖擊較小,大部分審批程序均已落實,正在繼續完善項目其他審批手續。但是,未來確有必要建設的煤化工項目,必須在自治區內實施產能和能耗減量置換。
司夢盈認為,輕質原料路線在逐步蠶食煤制烯烴路線市場份額,對于丙烷脫氫行業來說,產能大規模釋放,原料成本偏高,丙烷脫氫競爭力在逐漸轉弱,而丙烷脫氫減能增效也將提上日程。“丙烷脫氫工藝在原料選擇性、轉化率及加工成本方面將有一定的改進,同時提升副產氫氣的附加值,提高丙烷脫氫裝置綜合競爭力。”司夢盈表示。(原文采集自中國工業新聞網,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