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印發《“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運營商等多方協作發力,但仍有瓶頸,需進一步推陳出新。
我國成機器人消費大國
據工信部介紹,我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2020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246臺/萬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技術和產品實現突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5%,其中工業機器人產量從7.2萬套增長到21.2萬套,年均增長31%。從技術和產品上看,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驅動系統、智能控制器、智能一體化關節等關鍵技術和部件加快突破、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整機性能大幅提升、功能愈加豐富,產品質量日益優化。
作為新基建標桿,電信運營商也在賦能機器人產業。日前,湖北電信提供5G+工業互聯網應用服務的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精準作業派工”、“人機協同作業”擬入選工信部發布的《關于2021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揭榜單位和優秀場景名單》。其中“人機協同作業”就是結合5G 技術,利用5G 信號的高穩定性和AGV機器人使用感測裝置,使用激光導航,同步使用二維碼導航實現密集存儲的精準定位。
“十四五”推動機器人新發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機器人產業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期。
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均將機器人作為搶占科技產業競爭的前沿和焦點,加緊謀劃布局。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筑美好生活新圖景,迫切需要新興產業和技術的強力支撐。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推動一批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取得突破,整機綜合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關鍵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建成3到5個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以推動2025年我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
機器人產業收獲多,未來將迎大挑戰
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已經覆蓋汽車、電子、冶金等52個行業大類、143個行業中類,且已基本形成從零部件到整機再到集成應用的全產業鏈體系,產業鏈應變能力和協同發展能力持續提升。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機器人產業還存在一定差距,或將面臨更多挑戰。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表示,我國機器人產業技術積累不足,原創性研究、理論研究、正向設計能力欠缺;產業基礎薄弱,關鍵零部件質量穩定性、可靠性等還不能滿足高性能整機的需求;高速、高精、重載等高性能整機產品供給缺乏。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未來要做到供給和需求兩側“雙向發力”。
一是著力夯實產業基礎,加強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檢測認證能力;
二是著力增強產品供給,提升性能、質量和安全性;
三是著力拓展市場應用,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組織產需精準對接,推進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開發;
四是著力優化產業生態,加快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原文采集自新浪財經,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