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動力電池的發展也越來越受行業關注。在日前召開的2022年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來自行業的專家、企業代表從不同維度探討中國動力電池的創新發展趨勢。
大圓柱電池是未來5-10年行業最優解
深圳比克動力電池副總裁樊文光表示,當下動力電池市場形成了方殼/刀片、軟包、圓柱三種形態三分天下的局面,各方面的性能優勢決定了大圓柱動力電池是未來5-10內中高端電動車的最優解。
大圓柱動力電池有何優勢?樊文光認為,大圓柱之“大”并不只在于電池尺寸,更在于步子之大、前景之大和挑戰之大。大圓柱電池在電池安全、充電效率以及能量密度上,相比方殼和軟包電池有著天然的優勢。此外,大圓柱電池還有便于熱管理,可以靈活地運用異性空間,高度標準化的形態利于平臺化及迭代等多種優勢。
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成也表示,大圓柱電池成為了行業研究熱點,隱約成為動力電池終極技術方向。他認為,大圓柱電池擁有絕對的安全和成本優勢,主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極致標準,具備設計、制造、回收標準化;二是極致可靠,大圓柱電池全生命周期零應力,全尺寸不變形;三是極致制造,工藝縮短30%,極致GWh效率;四是極致體系。
“基于對電池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認識,大圓柱電池會成為未來高中端車型的主要電源方向。基于電化學和美學,鐵鋰電池的使用壽命等優勢明顯,對普及性的車型和長期的使用提供了廉價優質的電池。”劉金成表示,他看好圓柱三元電池和疊片電池發展。
首個A樣鋰金屬電池生產測試已啟動
SES創始人兼CEO胡啟朝將目光瞄準了混合鋰金屬電池。
胡啟朝介紹,SES鋰金屬電池技術包括新材料研發平臺、車用電池的工程指導能力、人工智能安全監測軟件。
胡啟朝表示,“我們的電池可以適應零下30℃到40℃放電柜,從10小時放電到10分鐘放電都能夠保持非常高的能量密度,快充從10%到90%只需要12分鐘左右,另外還通過了針刺、高溫等嚴格的安全測試。”
“新技術在電池的研發和制造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需要利用AI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數字科技手段,實現電池全生命周期內的設計、制造和回收,真正打造智慧電池。”胡啟朝說道。
胡啟朝透露,公司已經在上海正式啟動首個A樣品鋰金屬電池的生產和測試,并與通用、現代、本田一起進行A樣品的聯合開發。按目前計劃,明年進入B樣品,后年C樣品,2025年正式量產。此外,為響應更多車企的需求,SES正在不斷擴展波士頓總部的研發團隊,同時在韓國建設第二個生產基地。
胡啟朝表示,“SES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把鋰金屬電池做成。為此,我們會不斷努力,將鋰金屬電池的邊界不斷往前推進,也期待與電池產業鏈上更多優秀的企業和專家交流合作,推動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推動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
電池企業加速邁向“碳中和”
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交通領域碳排放9.3億噸,占全國終端碳排放的15%,是僅次于工業、建筑之后的第三大碳排放源。
“要實現‘雙碳’目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都同樣重要。”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副總裁張耀表示,在推動乘用車低碳化上,欣旺達專門做了一些分析:影響HEV(插電式混動)的滲透率有三大方面:消費者面對HEV的節油率感到不顯著,和預期比有差距;覺得HEV電池容易壞,維修成本高;HEV車型往往價格更高一些。同時,欣旺達分析BEV(純電)的挑戰有四大焦慮:里程焦慮,充一次電續駛里程不夠長;充電焦慮,需要做到和加油一樣方便、快捷;保值焦慮、安全焦慮,新能源汽車往往在保值上面落后于燃油乘用車。
針對這些挑戰,欣旺達有哪些解決方案?張耀表示,混動和純電動兩者的解決方案,左手混動、右手純電,匹配各種電動化場景的需求,助力交通領域的“雙碳”目標達成。在這一領域上面,欣旺達秉承安全可靠性優先,根據應用場景的需求,不斷通過材料創新、結構創新和工藝創新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性價比,加快電動化的進程。在安全性解決方案上面,目前已經退出“不起火的欣旺達動力電池解決方案”。
在混動方面,欣旺達提供了三種類型的產品線和產品解決方案:48V輕混、HEV和PHEV。48V產品具有高冷啟動功率、長壽命和高耐久性的特征;HEV產品有高功率、長壽命以及高兼容性,模塊化設計特征;PHEV方面適配的車型囊括純電里程從50—250公里的類型。
在純電動領域,面向不同場景客戶的需求,提供了四種類型的解決方案。對于經濟型的,通過采用創新的磷酸鐵鋰和磷酸錳鐵鋰企業,最高能量密度可以達到180Wh/kg;對于運營車領域,提供了8年80萬公里質保的三元磷酸鐵鋰的解決方案;對中高端個人乘用車需求,推出了長續航和超級快充兩種解決方案,長續航方面,能量密度最高可以達到210Wh/kg,充一次電可以跑1000公里;超級快充方面,充一次電同樣可以維持在700公里左右,充電時間10分鐘就可以實現400公里續航,解決了四大焦慮。
電池科技的領軍企業之一遠景動力,也在探索如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遠景動力中國區總裁趙衛軍表示,“過去兩年,我們和奔馳溝通的很大精力就是在討論如何實現電池的碳中和,雙方如何緊密合作將零碳電池、零碳汽車大的規劃落地。”
趙衛軍透露,這次能夠和奔馳合作,除了提供全球化高品質的動力電池,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遠景在碳中和的解決方案能力。
“目前,遠景動力在鄂爾多斯建立了零碳產業園,并隨著海外產能的建設將之推廣到全球。布局零碳產業園,不是單純為了實現電池制造的碳中和,更是要幫助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實現碳中和。遠景動力已經在去年宣布,要在2028年要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趙衛軍說道。(文章采集自中國工業新聞網,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